您现在的位置是:冰虹快讯网 > 知识

云南雨林寻猿 地球上最后的天行长臂猿在德宏

冰虹快讯网2024-03-29 10:11:30【知识】9人已围观

简介 playVideo("//society.yunnan.cn/video/003/040/318/00304031824_vw00000000000001_4b879548.mp4", "video 洞天之上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森林里叫声最好听的动物是什么,恐怕天行长臂猿算得上明星之一。寻猿听到它们从胸腔迸发出的地球洞天之上吼叫声那一刻,已经在森林跌跌撞撞找寻了近一个小时的上最记者们如聆天音。

生活在大娘山的后的宏天行长臂猿  贾翔 摄

  进入丛林寻找濒危猿类 

  7月7日早晨,COP15“滇西秘境·云南德宏生物多样性”采访团进入德宏州境内的天行大娘山,目的长臂就是去寻找地球上硕果仅存的天行长臂猿。 

  森林里下着大雨,云南雨林猿德树上和草丛中还有蚂蟥以及大得像“战斗机”的寻猿蚊子,被咬一口就是地球一个大鼓包,由于防护不周全,上最这两天不少记者已经中招了。后的宏出发前大家在脚脖和手腕上涂抹风油精后,天行穿上雨衣一个跟着一个进入密林。长臂 

  道路泥泞湿滑,云南雨林猿德不少记者都摔倒了,白鞋子变灰鞋子,直到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大家扯着树干、竹子、灌木丛和枯叶,洞天之上一路走得磕磕碰碰,雨水从雨衣帽檐滑落,滴滴答答落在地上。手里拿着相机、摄像机和脚架的记者有点“亏”,只有一只手使得上力,不时被泥坑树枝“陷阱”绊倒,只有用屁股“坐地而行”,就是可惜了裤子。 

  “天行长臂猿只在树上走,很少下地来。”带路的护林员告诉记者,它们怕生,见到的时候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来,要不跑了就照不到相了。 

  护林员这么一说,有记者不时抬头观察天空的树林,生怕长臂猿从天掠过而不知。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天行长臂猿又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它是世界濒危、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存不到200只,主要分布在云南高黎贡山区域。2017年1月12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云南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一种长臂猿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认为这是一个长臂猿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天行长臂猿,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天行长臂猿生活家庭群体很小,一般为3至4只,由一对成年个体及其后代组成,其繁殖率较低,首先是性成熟相对较晚,一般要到8至10岁,当性成熟的个体离开母群形成自己的新群体时,其年龄可能已经是8至10岁;其次,一般是3至4年才产1胎,且每胎1仔,怀孕期在200天左右。

生活在大娘山的天行长臂猿  贾翔 摄

  近距离观察天行长臂猿 

  大娘山海拔3404.6米,是德宏州境内的第一高峰,2011年被划入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天行长臂猿、熊猴、林麝、豚尾猴、云豹、熊猴、菲氏叶猴、灰腹角雉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红鬣羚、云猫、猕猴、黄喉貂、狐狸、黑熊、毛冠鹿、小熊猫、白鹇等。 

  2017年2月在大娘山还首次拍到我国境内第一张野外灰腹角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宝贵照片。近年来,德宏州组织实施了“天行长臂猿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拯救”项目,掌握天行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开展猿声监测、食源调查、生境监测等工作,以保护旗舰物种创建了野生动物安全生活区域。 目前大娘山分布的天行长臂猿有24群,73至77只。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大家倒也不嫌雨林的潮湿和闷热了,一门心思想发现这难得一见的天行长臂猿。护林员不断用对讲机和手机联系,带着大家在天行长臂猿可能出现的区域走了走了几个来回,也没等到猿猴。 

  就在大家无计可施之际,突然森林中出现一道黑影,在半空中的树上荡着秋千,身手矫健如履平地。“嘘,它们来了。”护林员轻声提醒。 

  就在记者们聚精会神想用镜头“捕捉”它们的身影时,天行长臂猿家族和大家开了个玩笑,一下子隐入山坡下的大树上,再也不出现。只有它们高亢的叫声此起彼伏在树林间回响,没办法了,下密林吧。 

  记者们从根本没有路的树林拉拽着树枝顺着山坡滑下,一步一步“遁”向天行长臂猿栖身的大树。这时可不管是什么蚊虫叮咬蚂蟥出没,眼睛里只有前面传出叫声的大树。 

  近了近了,一只黑乎乎的侧影正坐在高枝上对着果实大快朵颐,长长的手伸得比脚还长,还不断把嫩叶往嘴里送。看那样子,完全像人类进食的状态,旁边还有一只小猿正调皮地窜上窜下。

  “可算逮到你了!”大家心愿得偿,心满意足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这群森林中的“天行者”,来不及去想刚才滑下山坡的时候挂烂了多少衣服。

生活在大娘山的天行长臂猿  贾翔 摄

  大山的守护者余忠福 

  49岁的余忠福是德宏州盈江县香柏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傈僳族村民,他少言寡语,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伙计”。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他,对山里的一切都有着深厚感情,自2007年被聘为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后,他说:“我们傈僳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从小就有守护大山、保护森林的愿望。” 

  余忠福的责任区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大娘山片区,这里国境线长,森林资源丰富,与缅甸山水相连,管护难度较大,林区无交通道路,每次巡护都是一包冷饭、一点咸菜、一壶白开水相伴,一巡就是一天。日复一日地巡山护林,不知磨破多少双鞋,流过多少汗水,但他从无怨言。 

  在他的巡护记录本上,虽然字迹歪扭,“干货”却不少。哪里发现了动物?哪里有什么动物痕迹?哪里有隐患?哪里是动物通道?哪里适合安装红外相机?这些信息在记录本上一一被详细记录。

  成为“家咪呜呼”的朋友

  在余忠福家乡香柏后山,世代生活着一种动物,当地傈僳族叫它“家咪呜呼”。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宣传介绍下,余忠福了解到“家咪呜呼”的学名叫天行长臂猿,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全国数量不足200只,正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等危机。

  意识到“家咪呜呼”生存环境面临的困难后,他主动请缨,担起了保护长臂猿的重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长臂猿生活习性,常年巡护在长臂猿活动地带,记录长臂猿活动轨迹,定期报告监测情况,为天行长臂猿种群研究及保护提供有效数据。同时,他还充分发挥傈僳语言优势,积极配合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长臂猿各类宣传保护活动,成为了村里保护长臂猿的“小队长”。

  余忠福与长臂猿朝夕相处,穿梭在森林深处,与它们成为了“朋友”,并摸索出了一套寻找长臂猿的方法。一次监测任务中,余忠福带领科研人员进山,当所有人都在为能否找到长臂猿担忧时,他对着林子深处“呜呼”“呜呼”地叫起来,不一会儿长臂猿就有了回应,也跟着叫了起来,顿时林中传来此起彼伏地呼喊声,长臂猿跳跃的身影瞬间出现在眼前。

  当然,余忠福对长臂猿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对它们的监测,还包括全力做好其栖息地保护,带领村民义务种植乡土树种及长臂猿喜食树种,为长臂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延续着傈僳族祖祖辈辈不准伤害“家咪”长臂猿的优良传统,保护着长臂猿这块珍贵而又狭小的家园。

  云南网记者 赵岗 张碧玉 通讯员 杨村娟 

很赞哦!(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