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冰虹快讯网 > 休闲

新型债券来了 中行将发不超1500亿元TLAC非资本债

冰虹快讯网2024-03-28 21:19:37【休闲】1人已围观

简介旨在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国内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日前,中国银行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该行通过了“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额度和发行安排”有关议案,拟分 强势出击

  旨在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新型国内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日前,债券中行中国银行发布的不超本债强势出击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该行通过了“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额度和发行安排”有关议案,亿元拟分批次发行减记型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非资发行规模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新型

  TLAC非资本债券是债券中行一类创新型债券品种,是不超本债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亿元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非资金融债券。同时,新型强势出击这也意味着,债券中行中国银行是不超本债我国首家公布此类债券发行计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

  业内研究人士预计,亿元四大国有银行近期或将陆续披露TLAC非资本债的非资相关发行计划。

  国内首单

  TLAC非资本债将面世

  根据中国银行公告,此次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包括境内外市场,期限不少于1年期;损失吸收方式是,当中国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决议有效期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至2025年8月29日为止。

  事实上,对于国内银行TLAC非资本债券落地实施,监管部门已酝酿多年。早在2021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对总损失吸收能力定义、构成、指标要求、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其中要求,我国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须于2025年1月1日实施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TLAC监管指标有两个:一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2025年须达到16%、2028年须达到18%;二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2025年须达到6%、2028年须达到6.75%。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TLAC非资本债券这一创新的债券品种正式推出。

  五大行或将陆续发行

  去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显示,我国有5家国有银行入选。其中工行、中行、农行、建行位列第二组,交行位列第一组。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此前研报分析称,由于目前我国尚无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因此,各家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可近似看作是资本充足率与缓冲资本之差。截至2023年三季末,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例分别为14.8%、13.3%、12.6%、13.6%,静态来看,在不考虑使用豁免规则情况下,几家大行距离16%的达标要求均有一定潜在缺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研报称,根据我国的监管政策,根据2023年半年报数据测算,四大国有银行TLAC缺口约2万亿元,虽然银行资本补充缺口有限,但考虑银行净息差收窄问题,仅仅依靠银行内生增长以及到期资本工具续发,很难完全满足考核,需要外部力量提供支持。

  不过,该团队强调,随着2024年资本新规落地及监管部门可能提高存款保险基金认定比例,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还将减轻。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撰文分析认为,预计四大行近期陆续披露关于发行TLAC非资本债的董事会决议。尽管部分大行2025年初达标TLAC已无压力,但预计也将适量发行TLAC非资本债。

  廖志明分析称,按照监管审批流程,董事会决议及股东大会通过后,需要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央行审批,央行将TLAC非资本债纳入对发行人金融债券的余额管理范畴。额度批复2年有效,考虑到审批流程需要一些时间,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将发行中国首单TLAC非资本债,四大行年内可能都将适量发行TLAC非资本债,后续交行预计也将发行TLAC非资本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很赞哦!(531)